轉貼~認識小兒鼻竇炎

2006030610:00
認識小兒鼻竇炎

記憶中,兒時玩伴裡就有不少人經年累月「掛著」兩道黃鼻涕,他們的標準動作是「三不五時」用力將鼻涕倒吸回鼻道中,或用袖子用力拭去流出的鼻涕。以前不知道什麼是鼻竇炎,還以為是他們不愛洗澡。甚至現在門診中許多父母被告知孩子患有鼻竇炎時,第一個反應是「小孩子也會得鼻竇炎啊!」

小兒鼻竇炎是一個相當有爭議性的課題,其觀念在這幾年中有很大的改變。耳鼻喉科醫師,對於小兒鼻竇炎的定義、診斷及治療仍未達成共識。在此筆者將釐清一些常被混淆的觀念,並將介紹一些為大多數專家及文獻所接受的看法。

小兒鼻炎和鼻竇炎有何不同?

小兒鼻炎和鼻竇炎常是同一疾病的兩極表現,雖然臨床上的確有單純鼻炎(不會併發鼻竇炎,如過敏性鼻炎),也的確有極少數實例。但是大部分病例多少同時會有這兩部分的病理變化,而臨床上這兩者也極難區分。學者們一般都同意臨床上確定診斷有否鼻竇炎須靠電腦斷層檢查,但因為費用昂貴及醫療資源有限,並不是每個疑似鼻竇炎的病人都需要接受電腦斷層檢查,大多數的鼻竇炎仍然是依靠臨床症狀及理學檢查來診斷。

急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應如何區分?

病理學上將鼻竇黏膜發生急性可逆的炎性反應歸類於急性鼻竇炎,而鼻竇黏膜發生不可逆的炎性反應如息肉樣變化等則稱慢性鼻竇炎。臨床上因為不易取得適當的組織做病理檢查,而以時間來區分;臨床症狀在三個月內可以完全緩解稱為急性鼻竇炎,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鼻竇炎。另外有一些病人會發生多次急性鼻竇炎,而每次發作之後症狀可以得到完全緩解則稱為復發性鼻竇炎。

急性鼻竇炎和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症狀有何不同?

急性鼻竇炎依其臨床症狀可區分為嚴重型和輕微型。嚴重型表現出膿性鼻涕、鼻黏膜充血、頭痛或臉部疼痛、各種程度的眼眶周圍水腫、高燒(超過39℃)等。輕微型急性鼻竇炎的臨床症狀與慢性鼻竇炎很類似,表現出膿性或水樣性鼻分泌物、鼻黏膜充血、咳嗽、輕微發燒或不發燒、頭痛較輕微或頭部悶脹感。

小兒疑似鼻竇炎是否需要接受X光或細菌培養等進一步檢查?

小兒急性或慢性鼻竇炎的診斷通常是依據臨床診斷及理學檢查的結果,大多數的病人不需要接受上述的檢查。而且小兒鼻竇尚未發育成型,一般X光檢查所能提供參考價值有限,必須仰賴較昂貴的電腦斷層檢查。而細菌培養所需之鼻竇分泌物必須施行鼻竇穿刺沖洗術取得,這些因素都不適用於病童,只有以下幾種特殊或緊急的狀況我們才進行這兩種檢查。一、病童發生嚴重病徵,如持續數日高燒意識狀況不良等。二、急性鼻竇炎病童經48至72小時藥物治療症狀持續或惡化。三、鼻竇炎患者為免疫功能不全的病人,如白血病或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AIDS)。四、病童產生顱內或眼窩內的化膿性後遺症。另外如果決定要為患者施行鼻竇炎手術治療也應於術前實施電腦斷層檢查。

鼻竇炎與鼻過敏有無關係?

即使一般完全正常的孩童,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常會合併急性鼻竇炎。但如果是反覆性急性鼻竇炎或慢性鼻竇炎,就必須考慮有否其他體質因素;除了最常見的鼻過敏之外,其他如免疫不全、纖毛動作異常疾病或胃食道逆流等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此外,近年來研究顯示鼻竇炎也會造成下呼吸道疾病如氣喘的惡化。

小兒鼻竇炎吃藥要吃多久才會好?

如果確定診斷為鼻竇炎,通常第一線治療方法就是使用抗生素治療。對於急性鼻竇炎,抗生素的使用需10到14天;藥物治療有效但症狀沒有完全緩解者抗生素的治療可延長至一個月。如果治療72小時症狀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就必須考慮更換抗生素或做細菌培養。慢性鼻竇炎則建議以14天為一個療程,最多可使用抗生素達3個療程;除了使用抗生素之外,含有類固醇的鼻噴劑也可以使用於慢性鼻竇炎的病患。特別要提醒父母的是不論使用何者藥物,都必須在醫師的處方及密切追蹤之下才可,切忌因症狀稍微緩解就自做主張將藥物停用,這樣很容易造成疾病反撲及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問題。

小朋友鼻竇炎吃藥吃了好久都不見效,要不要接受手術治療?

兒童因為鼻及鼻竇的解剖構造尚未發育完成,手術後局部治療困難等因素,一般治療較成人保守。有些學者建議在使用鼻竇內視鏡手術之前可以先嘗試作鼻咽腺樣體切除手術(較簡易而不具侵犯性的手術),即使使用鼻竇內視鏡手術也可採取較保守而侷限性的方式進行;但是如果有因為鼻竇炎導致顱內或眼窩的併發症,或已有嚴重鼻腔內息肉病變就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小兒鼻竇炎是一種常見又極為困擾幼童的疾病,治療上常常帶給父母甚至醫生許多挫折感。他的相關因素很多,除了致病菌、病患的體質外,也和環境息息相關。父母必須和醫師配合,針對這些相關因素一一解決。更重要的是常常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找一位值得信賴的醫師與之密切配合,切忌三天兩頭換醫師,因為小兒鼻竇炎正需要一慣性及系統性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