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加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保障多更多--5合1、6合1的小兒麻痺疫苗都有效

2006011110:00
追加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保障多更多--
5合1、6合1的小兒麻痺疫苗都有效
一定有許多父母對於已打了含去活性小兒麻痺的混合疫苗(五合一疫苗或六合一疫苗),為何還要追加2劑小兒麻痺口服疫苗,感到高度疑惑,是混合疫苗中的預防小兒麻痺的效力不夠嗎?其實不是擔心效力不夠,而是為求更完善的公共衛生防疫效果,避免小兒麻痺症再度死灰復燃。

寶寶從一出生,就開始接受各種疫苗的注射,為的是可以有效預防疾病,宛如為身體撐起一片保護網,確保身體健康。因此在接種疫苗的保護措施下,如天花、小兒麻痺症等疾病已從台灣根除。

然而,在台灣根除的疾病,並不等同全球根除,換句話說,只要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有發現病例,都有可能造成另一次的大流行。因為,全世界已成一個地球村,透過承載人們往來各處的交通工具,致病原隨時可散播至世界各處,如果沒有良好的環境衛生,或是受到有效控制,疾病的大流行有如一觸及發的不定時炸彈。

疾管局建議追加小兒麻痹口服疫苗
94年9月份,一則發自疾病管制局的公函,讓許多家有幼兒的媽媽會覺得很奇怪,明明已經注射了含有去活性小兒麻痺的混合疫苗(五合一疫苗或六合一疫苗),為何還要追加2劑小兒麻痺口服疫苗?大家最直接的想法不外乎是:疫苗的效力不夠,所以要追加小兒麻痺口服疫苗。

發自疾管局的函文:
依據衛生署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第四十五次會議決議,對於現行部分接種多合一疫苗含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IPV)之幼兒,因可能無法有效產生長久的腸胃道免疫力及提升群體免疫效果,基於防疫考量,建議接種2劑以上IPV或含IPV之多合一疫苗後,配合後續各項疫苗接種時程,至少再口服2劑OPV(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另於國小新生入學時依照常規疫苗接種時程口服第3劑OPV。

混合疫苗效力沒問題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長黃高彬指出,不論是五合一疫苗或六合一疫苗,其中所含的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沙克疫苗)效力都能達到預期效果。
五合一疫苗與六合一疫苗
五合一疫苗:新型三合一疫苗(白喉、百日咳與破傷風)+ 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 + b型嗜血桿菌疫苗
六合一疫苗:新型三合一疫苗(白喉、百日咳與破傷風)+ 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 + b型嗜血桿菌疫苗 + B型肝炎疫苗

黃高彬醫師解釋,針劑形式的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只要一注射至人體,皆能讓個案本身體內就產生抗體,預防小兒麻痺的感染,因為不經腸道,所以不會排出體外。相較於注射的沙克疫苗,口服的小兒麻痺疫苗(沙賓疫苗),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預防效果好且持久,最大的優點在於,因為口服後,會經糞便排出,使得接觸者也可能因接觸受污染的水源,使其他未接種的小朋友間接得到免疫的效果,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黃高彬醫師指出,群體免疫的好處是,即使不是全部的人都接種了疫苗,也能因為部分的人接種疫苗,而間接保護了其他未接種疫苗的人,但這樣的效果是注射型的沙克疫苗所無法達到,而口服型的沙賓疫苗則有此效果。簡單的說,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是獨善其身,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則是兼善天下(但免疫力不全者不建議使用)。

疾病管制局也曾針對家長對混合疫苗的質疑提出說明,如已按照規定之接種時程及劑次完成接種,皆能讓個案本身有效預防小兒麻痺的感染。

口服型與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比一比
疫苗: 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OPV,沙賓疫苗)與注射型小兒麻痺疫苗(IPV,沙克疫苗)
病毒:OPV減毒過之活性病毒與IPV 高單位去活化病毒
使用方式: 口服(服用後半小時,不能喝水、喝奶。若有吐過,須再追加。)
注射優點:
.方便。
. 具有腸道免疫力。
‧抗原性強、免疫持久。
‧ 控制地區流行。
‧具有群體免疫效果。
. 安全有效,不會導致類似小兒麻痺的症狀。
‧適用於免疫力低下的寶寶。
‧歐美先進國家多已採用。

缺點:
‧接種者或接觸者,有可能得到類似小兒麻痺的症狀。
‧當其他腸病毒存在腸道時,會干擾免疫效果。
‧不適用於免疫力低下的寶寶及其接觸者。
‧嘔吐或腹瀉會影響免疫效果。
‧需要自費。
‧無腸道免疫性。
‧無群體免疫效果。
‧不能控制地區流行。
資料來源:黃高彬醫師

肇因印尼的大流行‧追加口服防患未然

既然疫苗效力沒問題,為何疾病管制局又提出追加建議呢?黃高彬醫師表示,因為鄰近國家印尼自3月份起,爪哇島的一名20個月大的嬰兒因感染了小兒麻痺症而癱瘓,之後,又發生數百起的病例。這是1995年以後即未再有野生株小兒麻痺病毒發生的印尼,爆發由流行地區引入小兒麻痺病毒,而再度造成流行。但對於在西元2000年宣布根除小兒麻痺症的台灣,卻是一大警訊。

主要是台灣與印尼間的交流極為頻繁,不論是旅遊,或是來自當地的外籍配偶或外傭,都有可能將病毒帶進台灣。就算台灣已經在西元2000年宣布根除小兒麻痺症,也是有機會再度發生流行。眼前的例子還不只印尼,黃高彬醫師指出,目前全球尚有16國發生小兒麻痺病例,其中有好幾個國家都是在病例消失多年後,再度由流行地區引入,甚或造成流行。基於保護台灣小朋友的健康,疾病管制局才會提出追加口服小兒麻痺疫苗的建議。

防疫網建立不易

疾病管制局預種組科長陳淑芳指出,建立完善的防疫網並不容易,台灣近十年來幼兒小兒麻痺疫苗的接種完成率雖然都已達到95%以上,但仍有少數個案未完成接種,而與印尼互動頻繁的台灣,此刻更要繃緊神經,小心以對,任何防堵病毒的防疫措施都必須貫徹,只要有一點疏忽,小兒麻痺病毒一旦引入,即有可能擴散,引發嚴重疫情及難以承受的後果。

務求斬草除根以達零疫情

接種疫苗則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防疫投資,藉由預防接種避免疾病的發生,省的不只是醫療成本,更是預防在先,讓寶寶不受流行疾病的威脅,可以健康長大。看著印尼在出現新病例後,雖然該國緊急動員大批醫護人員和志願人員為全國兒童進行多回合口服小兒麻痺疫苗的補強措施,依然不能有效壓制疫情。疾管局引以為鑒,希望用追加口服疫苗的方式,讓免疫效果好上加好,使這道防疫網建立得更加緊密。

雖然,疫苗接種不是強制性,但是為了全國小朋友的生命健康,陳淑芳科長表示,疾管局鼓勵父母在幼兒接種兩劑多合一疫苗以後,請與醫師預約後續追加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同時,在95年新版的兒童健康手冊上,也將此項措施在預防接種的欄目上增列並加註說明,以提醒父母。

認識小兒麻痺症

小兒麻痺症在醫學上稱為「脊髓灰白質炎」。
傳染途徑:小兒麻痺病毒經由口腔進入人體,並在腸道繁殖。
感染來源:患者糞便或口咽分泌物。
潛伏期:約7~10天。
症狀:1.病情輕者有發燒、頭痛、腸胃障礙、甚至頸背僵硬等症狀。
症狀:2.嚴重者,造成肢體麻痺、終身殘障、甚至造成吞嚥困難或呼吸肌肉的麻痺而死亡。

台灣曾在民國71年發生一波大流行,當時有一千多名幼兒發生小兒麻痺症,其中更有98名幼兒不幸死亡。

不用擔心過量問題
又打又口服,是否會過量呢?黃高彬醫師說,兩者進入人體管道不同,不會有過量問題,請家長放心。至於有些父母仍擔憂口服小兒麻痺疫苗有引起小兒麻痺症候群之機率,黃高彬醫師表示,採取前兩劑用注射,第三劑以後口服的方式,其已再大幅降低原本可能的極微機率,美國在西元2000年前,也曾採取此接種方式因應。

由於台灣的環境屬地狹人稠的空間,禁不起任何一項疾病的大流行。面對鄰近國家印尼發生根除又再度流行的例子,要想阻斷小兒麻痺病毒的入侵,就是再行追加口服小兒麻痺疫苗,為全國的寶寶建立完善的防疫網。

進行追加適當時機
疾病管制局陳淑芳科長解釋,學齡前的小孩要進行追加口服型小兒麻痺疫苗的話,其實無須特別跑一趟醫療院所,只要跟醫師約好,趁著健兒門診或接種其他疫苗的時間,就可以進行追加的動作。

諮詢/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長黃高彬‧疾病管制局預防接種組科長陳淑芳

(轉載自媽媽寶寶雜誌2006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