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前,和爸爸媽媽一起睡

2007062510:00

看人家國外,小孩三四個月的時候就獨自在房間裏睡覺了!”一些父母想如此效仿,以鍛煉孩子的獨立性。但心理學家指出,5歲以下的孩子還是和父母睡在一起比較好,能夠讓小孩的安全感需要得到充分滿足。
  “一個內心有深深不安全感的孩子,不可能成爲一個精神上獨立的人。”北京回龍觀醫院副主任醫師趙丞智這樣描述。如果人從小缺乏安全感,長大以後會有很強的占有欲,總想要控制別人,而且懼怕各種變化,這些不良心理過度強烈,往往會導致人通過一些極端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這個時期父母容易忽視,甚至采取一些錯誤的方法。比如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馬上抱起來哄?有些態度比較堅決的家長認爲不能一哭就抱,否則會慣壞他,而且事實證明只要你不抱,他哭一會兒就不哭了。趙醫生提醒這些“沾沾自喜”的父母:與母親子宮內溫暖舒適的環境對比,新生兒所面對的所有外部環境對他都可能是一種創傷。嬰兒對溫度、氣候、饑餓都很敏感,父母所謂的鍛煉,會讓孩子的不安變得強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嬰兒哭的時候,父母及時將他抱起來,用自己的體溫和觸摸,讓孩子感覺到外界的環境也是安全的。

  孩子從出生到大約5歲左右,最好和父母睡在一起,不一定在一張床上,但必須是距離足夠近,以便于孩子在感受到寒冷、饑餓、黑暗、有便意等一些需要的時候,馬上能得到父母的照顧和安慰。否則,孩子會感覺到不安全。由于接觸到很多國外的教育方法,如今的父母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爲過去的一些做法太溺愛,成天抱著孩子,睡覺也不分開,現在又要一下子讓孩子從幾個月開始就睡在自己的小屋裏。趙醫生認爲,孩子從5歲左右和父母分開睡比較合適,這個時候鍛煉其獨立的精神並不算晚。

  再大一點的孩子,父母在培養其安全感方面要做到不能太溺愛。過分的溺愛、事事包辦會減少孩子探索、成長的機會,獨自面對社會時會顯得無能爲力,從而産生對外界環境的不信任。所以,在忽視和過度保護之間,父母要把握好一個度,分清孩子到底想要什麽,是尋求幫助還是以哭鬧爲手段。有的孩子在外面受到了欺負,不負責任的父母會馬上訓斥他:“你怎麽這麽膽小,爲什麽不喊人、不反抗……”這種指責會讓孩子懷疑這個世界不安全,一旦有了這種懷疑,就不會信任任何人,發展爲不健康的心理。孩子受到傷害和驚嚇時,父母要及時出現在身邊,告訴他剛才的危險已經過去了。人是最重要的,丟掉的東西還會得到,這個世界終歸是安全的。



此日記框來自A Babies之家